您的位置:首页 > 丰华有机 > 时光印记
要把国家需要放在第一位——袁承业
发布日期:2020-05-20

-------袁承业院士一席谈

 

 在有机所发展的历史上,各级科研领导干部也做出了各自的贡献,他们直接指导或关心我们的工作,如国防科工委、核工业部及中科院的不少领导都直接抓我们的工作,这种尊重知识,尊重人才的传统应该继承。

 现在有人认为应用工作容易做,学术要求不高,其实这是偏见,如我们当年研究的萃取剂化学结构很简单,但要做好也非易事,如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选择原料,在化学结构上也要作修饰和改进,特别是要研究“过程化学”,包括很多鉴定和分析。如实验室试验没有做好会给以后工作带来很多问题,陆熙炎院士很形象地总结我们当时的工作态度叫“粗活细做”,是很恰当的,由于我们大家都认真,工作也很投入,所以几个组都做出了比较好的结果,那时我们工作的目的非常明确,研究结果不但要去实验厂经中试考验,还要通过现场提取铀的试验性生产。

 我们的工作曾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。院领导、钱三强同志曾几次来有机所了解工作进展情况,科技人员很受鼓舞,也很自豪,认为这些工作领导重视,是国家需要,是为国家做贡献。

 而目前情况是自己找资金和找课题,使命感与荣誉感就不如过去强。现在科技领导干部对科技人员过问关心也不够。那时我们在六十年代初的生活很困难,大食堂经常吃酱油汤,很艰苦。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情况下,大家仍然早来晚走,经常加班。这是难能可贵的,这与领导的支持、鼓励是分不开的。由于调动了政治积极性,面对前苏联撤走专家,我们决心要争一口气,为自力更生制造出原子弹,添砖加瓦。

 我们那时不光是在实验室做,而且还要下矿下厂,现在做实验是几毫克样品都可以做,但我们那时样品是上百克,有时要几公斤。数量再大的,就要到实验厂,厂所结合,共克难关,做完了还要随产品到使用现场,下厂矿条件都很艰苦。那时二机部让我们在东北的铀矿做实验,一次吃玉米饼,我是南方人,不认识它还闹了笑话“今天怎么改善伙食,吃蛋糕了”?睡的是火坑,火墙,也不习惯。身上生了很多虱子,回上海时都要先把这些衣服在门外处理好。后来,我去过五七干校也参加过四清,但今天我认为,农村生活苦也没有我们那时搞科研苦。因为那时搞科研工作有压力,如要观察实验的现象,如分离遇到了困难,还要及时解决技术问题。一般要反复数次才能上生产。

 那时大家从来不讲工资奖金条件,不象现在要关心奖金有多少等等。而那时的党委书记边伯明是很关心科技人员的生活和待遇的。所以年纪稍大点的同事,回忆那时这一段岁月认为还是很值得留恋的。

 现在虽然年轻人回国不少,他们确实有不少优点,特别是愿意放弃国外优厚工资,回国发展,这也是难能可贵的。但我觉得有些年轻科学家还缺乏刻苦耐劳,不计个人名利的,奉献精神,勤俭作风欠缺,假如我们仅把发表文章作为工作动力,那末这种这种动力既不能持久,遇到挫折就会动摇。现在不少人喜欢讲美国怎么样,怎么样,那么,了解美国也要全面,他们有“国家实验室”有大学还有很多公司的研究中心,工作性质是不一样的,我们是经济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,法制也不完善,所以我们应该提倡自觉地把国家需要摆在第一位。我们的一些研究所,党的领导非常薄弱,实行所长负责制,党委很少管所里研究工作。极少关心科研人员的思想。所长也没空关心精神文明建设,这样就业务抓业务。是不符合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的,所以科研人员首先要有理想和志向,要有国家意识要为国家任务,不辞劳苦去拼搏攻关、奉献,这要成为科技人员的精神动力!如果现在把在高级学术杂志发表文章当成自己的动力,我觉得太片面了。

 在萃取剂的工作中,因为我们一直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,所以后来做完军工就想把萃取剂放到民用方面去,而我们的民用任务都是通过调查研究自己找课题的。有一年方毅来所参观告诉我们“很多地方使用你们萃取剂,但不讲是你们有机所研究的,这是不对的”,他告诉秘书,以后那些单位开会都要通知有机所。他还在包头、金川、攀枝花等地对冶金部干部讲,你们用了有机所的成果而不提他们是不对的,风格不高。后来报告中多次肯定有机所的萃取剂成果等。

 在包头、金川,我们的成果的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。一个成果要推广,从实验室到工厂、用户手里,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,这是要吃苦的,假如没有吃苦的思想准备是不行的。我们那时到厂矿出差去的人很多,时间也不短,但大家肯吃苦,无怨言。现在如安排一个到厂矿去出差,很困难。说家里这困难那困难。有人一针见血地说,叫你出国去,你还讲不讲困难?

 舆论导向是很重要的,要从正面来讲,提倡什么,鼓励什么,不见得一定要讲反对什么。现在一味地鼓励去得诺贝尔奖,制定几年拿奖的规划之类的东西。其实这很可笑。哪个得奖者是先做规划几年拿奖而实现目标的?是没有的。没到那程度,不具备那种实力,说几年几年拿诺贝尔奖是不现实的。

 我总觉得目前科技人员精神面貌尚须改观,看问题个人功利色彩太浓,内心动力有问题。我们当年完成铀萃取化学之后,经过调查又把精力投向稀土等方面,同样是国家所需要的工作。个人的论文是要写的,但写论文目的确是因工作有了结果,阶段的总结,而不是为写论文而写论文。

 每一代人每一个集体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,要善于扬长避短,克服自己的不足,这没有年龄的区别,要克服自己的不足,看自己,只看到自己的优点,看别人,只看到人家的缺点,这无论对集体,对事业,对个人,对工作都是不利的。

 

 

 

——文章选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50周年志庆集《辉煌岁月》

关闭
上海市零陵路345号
电话:0086-21-54925000
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2-2019